微信公眾平臺

微信公眾平臺

手機二維碼

手機官網

重慶利龍科技產業(集團)有限公司頁面版權所有 渝ICP備19003862號-1

網站建設:中企動力 重慶

CULTURE

文化資訊

利龍集團董事長張本焱:70歲再出發 仁心匠心筑造“中國心”

瀏覽量

 

中國有60萬重癥心衰患者

心臟移植是他們延續生命的唯一辦法

60萬比300

巨大的需求缺口亟待填補

“重慶造”人工心臟應運而生

 

從熟悉到陌生

面臨跨行業的巨大鴻溝

76歲的張本焱再度啟程

用仁心 匠心 造就“中國心”

 

站在巨人肩上

探索高端醫療器械的國產化之路

《重慶專訪》對話

利龍集團董事長張本焱

聽他不安分背后的心路歷程

分享企業家的創新思維

 

 

不久前,全國首例獲批上市的人工心臟移植手術在四川省人民醫順利實施。42歲的患者處于終末期心力衰竭,預期壽命只剩幾個月,在等不到供體的情況下,患者等來了剛剛上市的人工心臟——“永仁心”。手術后,一個鮮活的生命得以延續,而永仁心背后的研發故事也引起了第1眼記者的好奇。

 

利龍集團董事長 張本焱:人工心臟是我們比較通俗的名稱,實際上,它科學規范的名稱是叫心室輔助裝置。主要是從左心室把血液吸入血泵以后,通過血泵的離心力把它再輸入到主動脈里面,促進全身的血液循環。 記者 田園:也就是說,它是被植入到人體的左心室里邊,而不是人們以為的“換心”?
張本焱:是的,心臟當然仍然是要保留的,它只是對心臟起到一個輔助的供血的功能。
田園:那我問一個很“小白”的問題,它如果是一個植入性的設備的話,它是不是有一個使用周期?
張本焱:按照我們的技術設計是30年的使用壽命,現在最長的患者在日本,已經使用了超過10年了。

 

76歲的張本焱思維縝密,精力旺盛,作為把“永仁心”引進中國的最大功臣,他低調務實的行事作風起到了決定性作用。2014年,張本焱70歲,他旗下的利龍集團正在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做得風生水起,一個偶然的機緣,與他長期合作的日本HI-LEX集團收購了一家醫療器械企業,而對方的拳頭產品正是人工心臟。

 

 

田園:以前沒有那么一個產品問世,但其實這個需求是早就有了, 您是看準了這個需求在做這個事情?

 

張本焱:我們接受挑戰,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。因為當時一個偶然的機會,重慶市的領導了解到,我們和一家日本企業準備通過進出口貿易的方式,把國外人工心臟引入中國。當時的領導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可以填補國內空白,所以就邀請外方到重慶來,希望外方能夠在重慶建立合資企業。由于我們和日方已經有20年的合作基礎,彼此之間建立了相互信賴關系,所以日本方面就同意了這么一個想法,當時提出的條件就是希望跟我繼續合作。

 

 

從汽車零部件制造領域轉入另一個賽道,70歲的張本焱開啟了事業的新征程,而隨著他對醫療行業的進一步了解,他也慶幸當時的決定。數據表明,全球有2,600萬心衰患者,中國就占了一半,其中嚴重心衰患者達到60多萬人。供需的極度不平衡,也呼喚心臟移植的替代產品早日用于臨床,而人工心臟正是活體移植之外唯一有效的治療手段。

 

 

張本焱:心臟的供體是非常有限的,而且還要能夠配上對,這就有比較大的難度了。
 

田園:據您的了解,難度到底有多大?我們心臟移植的需求量到底有多大?
 

張本焱:心臟移植,現階段我們國家一年大概有300多例到400例。但是,這種供體是遠遠滿足不了重癥心衰患者的需求的。
 

田園:我們這個產品,“永仁心”沒有研發生產出來之前,可以進口國外的同類產品來做手術移植嗎?
 

張本焱:不行的,因為國家對于醫療器械有非常嚴格的規定。盡管一些發達國家,他們已經有人工心臟這些成熟的技術,但是要進入我國,仍然是需要經過國家藥監,按照法律、法規以及倫理各個方面的要求進行嚴格審查,這也是主權問題。

 

 

在多方共同努力下,2014年,重慶永仁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掛牌成立,按照“日本技術,中國制造”的理念,開啟了人工心臟的國產化實踐。

 

 

田園:我們知道,永仁心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是一家中日合資的企業,現在大部分的零部件應該都是日本進口的,包括它的專利也是日本公司的,那么,我們怎么理解現在所說的國產化呢?

 

張本焱:國產化是這樣的,零部件是從日本進口的,總裝技術、測試的技術是在中國進行的。 我們是想,通過不斷地實施國產化,能夠全面地掌握人工心臟從研發設計到它的零部件的精密加工制造,能夠掌握全套的技術,但是這確確實實是需要一個過程的。

 

田園:您剛提到的,比如說有些零部件的國產化的話,它可能需要相關的配套企業具有這樣的生產和研發的能力。您覺得,現在在重慶那么一個大本營的話,它具有這樣承接能力的企業嗎?

 

張本焱:人工心臟是一個綜合學科的反映,它涉及到材料學、流體力學、電子、電子控制、生物醫學方方面面的綜合學科的運用。目前,對于精密加工制造這一部分,也是有know how(專有技術)的。所以,對于關鍵的血泵的制造,我想可能還要由我們來自己掌握。

 

 

張本焱說,除了零部件的研發制造,他和團隊還面臨諸多挑戰。比如,跨行業的法律法規的學習、多種尖端學科的綜合運用,一系列科學實驗以驗證......當然,人工心臟領域特有的“三分手術,七分護理”的術后康復,也需要團隊消化吸收,建立一套自己的經驗。2019年,重慶造“永仁心”獲得中國醫學科學院頒發的2019年度中國醫學重大進展獎。

 

 

 

張本焱:這幾年最大的收獲,我覺得盡管我們是第一個吃螃蟹的,我們也是采取拿來主義,引進了國外先進技術。但是,我們非常慶幸的是,由于我們各個方面的工作都做得非常精細嚴密,所以,我們實現了零死亡無嚴重并發癥的“全球最佳臨床實績”。這一點上來講,我們就超越了日本和美國。這里面主要還是由于一個就是產品,確確實實我們達到了日本的同質化的水平。第二,說明中國的醫院,他們的醫術是非常精湛的。第三,我們的臨床護理管理團隊的工作確確實實也是做得非常透徹的,使得患者的存活率能夠有那么一個好的效果。真正讓我高興的是,我們每一例臨床患者都能夠通過手術,獲得第二次生命。特別是我們完成15例患者的救治以后,國家藥監總局提前批準了我們的注冊登記,這是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高興的。
 

田園:我覺得,作為一個后輩來聽您講創業的故事還是很受啟發。很多時候,我們在面對人生的重大選擇的時候,會猶豫或者退縮。您覺得是哪些方面,會讓我們更加堅定?不能是魯莽,需要有策略性的,在這方面有沒有一些好的意見呢?
 

張本焱:我認為除了要進行科學的決策以外,更重要的我們能夠看到事物背面的它的本質的東西,所以,這個也不斷地需要有創新思維。日本的“商業之圣”叫稻盛和夫,他有一句名言就是:成功的公式=思維方式×激情×能力。那么這三個要素,思維方式、激情和能力,如果有一種要素是0的話,那么你的結果就會是0,也就意味著不可能成功。所以,思維方式對于企業家來講是非常重要的。那么,我們除了要進行定量的數據的分析,很大程度上還要進行定性的分析。

 

 

田園:您關于企業家和決策者區別的論述,我覺得很精彩。您說到管理者決策主要靠的是基于數據之上的硬知識,而企業家決策更多的是依靠軟知識,是要看到數據之外人家看不到的東西。您覺得,您當時在70歲高齡的時候還決定做“永仁心”,是不是看到了一般人看不到的背后的東西?
 

張本焱:您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,最近我們也在做(企業)“十四五規劃”,我們有一個思維的模式叫做“五看三定”。五看,看宏觀經濟環境行業的變化,看我們的世界技術發展的趨勢,看市場的客戶需求趨勢,看我們的競爭對手,看自己的核心技術,在這個前提下面,我們來定方向、定產品、定時機。作為醫療器械產業來講,國家也出臺了"健康中國"的國家戰略,在這樣的一個宏觀背景條件下,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朝陽產業。所以,我們也是毅然決然投身到醫療器械行業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。

采訪視頻連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TdTl6Oii3ozvFOuMkFT5sQ

 

(來源第1眼-重慶廣電記者 張嘉 田園 張帆 曽石)

亚洲精品天天影视综合网